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城中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组
粤桂边特委领导的柳州特支
邓冠濂 整理
一九四四年冬,桂林、柳州、南宁、梧州、平乐等地先后被日寇侵占,但广西漓江以东、广东粤汉线以西地区还没有沦陷,也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,只有李新俊的保安部队(李新俊是反蒋的,他是黄埔生。后来他投靠了李、白,和李济深也有关系)。这时,中共广东区委会已成立,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柳江县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
伟大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
——柳江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60年巡礼(1950-2010年)
梁振清
前言
新中国成立,开启了柳江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纪元。
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的今天,柳江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进行了六十年。这六十年,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限,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,从土地改革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柳州工业博物馆
序厅
工业化进程之路
在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进程中,柳州从清末民初传统手工业的传承,到近现代工业的兴起、发展;从柳州制造、柳州创造,到柳州智造,直至成为今天的工业强市,柳州人民艰苦创业、敢为人先、自强不息、实业兴市,走过了一条艰难、独特的创业、创新、发展之路,这也是一条浓缩的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之路。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政协柳州市柳北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组
柳北区四十年
(1950-1990)
为柳州市柳北区收集现代史料
韦晓萍
1950年
1月4日,柳州市屏山、柳东、柳西区人民政府成立。今柳北辖区部分分属柳东、柳西区,是柳州市解放后最早建立的基层人民政权。
同月9日,湘桂铁路桂林至柳州段恢复通车。恢复后首列客车开抵北站。
2月1日,开始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“五、四”运动在柳州
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
柳州市委员会焦耀光整理
前 言
“五四”运动,是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,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。它使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,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一九一九年一月,美、英、法、日,意等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召开分赃的“和平会议”,当时中国也算是战胜国之一,派出代表参加会议。在国内人民的压力下,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了三条要求:1.取消列强在华特权,2.收回被日本侵占的山东主权多3.废除“二十一条“密约”。不料这些最起码的正当要求却遭到帝国主义的拒绝,而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。如此卖国行径,点燃了中国人民长期积压的怒火。
故于同年五月四日,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京青年学生终于爆发了游行示威,,痛打卖国贼章宗祥,火烧赵家楼,响亮地提出: “收回山东主权!”“废除二十一条卖国条约”“惩办卖国贼!” “拒绝巴黎和约签字!”等口号。这一爱国的正义行动,竟然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凶横镇压,逮捕了大批学生。于是,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,表示反抗,并通电
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
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部、西江支流柳江的中游,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重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,又是山水景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。地处北纬23。54' -24。50',东经108。50' -109。44'。辖城区4个、郊区1个及柳江、柳城两县。全市面积5307.25平方公里,其中市区面积650.39平方公里。聚居着壮族、汉族、仫佬族、瑶族、侗族、回族、苗族等32个民族。1995年末,全市人口170.80万人(市区人口84.26万人),其中少数民族73.39万人,占全市人口42.97%。境内地势西北高,东北次高,中部低平。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、山地、冲积平原,岩溶地貌十分发育,造化了诸多奇峰异洞,其中不乏旅游胜景。境内夏长冬短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年平均气温20.6。c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。
柳州建置迄今已有2100多年。西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设潭中县,城址在驾鹤山下。西晋太康三年(公元282年)潭中县为桂林郡治所。隋称马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昆州,旋改南昆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称柳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,柳州改称龙城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名柳州,故柳州又有“龙城”之别称。宋、明、清三代,先后为州、府治。民国废府,县名先后为马平、柳州,民国2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