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江县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
柳江县个体私营经济五十年 梁振清 兰春风 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经历了利用、限制、改造、允许存在和鼓励发展的过程。从建国初到“文革”前,为利用、限制和改造阶段;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是允许存在和鼓励发展阶段。柳江县的个体私营经济,沿着这条道路走过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。 一、几经
政协融安县委员会
回忆我的插队生活 张志煊 插队务农历时十四年,的确是我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。 1965年1月14日,天空晴朗,阳光明媚,融安县首批上山下乡的82名知识青年,胸戴大红花,在亲朋好友和市民的欢送下,满怀革命豪情,乘解放牌大卡车,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,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。 约摸到中午,我们全体插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鹿寨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
鹿寨县的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·葵传清· 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放前,鹿寨县大部份耕地为地主、富农所有,部份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靠租种地主田地维持生活。民国22年(1933年),中渡、榴江、雒容三县统计,有农户21,430户,其中自耕农10,694户,占总户数的49.9%,半自耕农和佃农10,736户,占50.1%。民国35年(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
概说 宗祠习惯上称为祠堂,另有祖祠、祖庙、家庙、家祠等称谓,是一个宗族或者家族供奉其祖先的场所。今见融安县潭头乡大岸村旧北岸屯苏氏宗祠清代所刻碑记称之为“本姓合族之香火堂”,算是柳州地方对于宗祠的通俗解说——“窃思祖祠者,本姓合族之香火堂也……。是祖祠者,所以奉先思孝、使人知水木本源,不致数典而或忘焉耳”。 宗祠的兴起源于血缘基础上人类对祖先的崇拜。滥觞于殷商时期的祠庙制度,到了宗法制度确立的周代得以逐步完备,但即便是建筑宗庙祭祀祖先这样的权力,在当时也只是士大夫阶层才能享有,普通百姓(“庶人”)只能“祭于寝”,即在卧室中祭祀先人。秦汉以后特别是理学盛行、强调“孝为百行之首”的宋代以后,祠堂在民间得以发展,但普通人家建置宗祠依然受到限制。 上述状况在明代以后得以改变。明初,基于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,家族已把祭祀祖先当作重要活动,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违制祭祖的现象。为顺应民众,并出于利用宗族力量管理社会的考虑,明世宗于嘉靖十五年(1 5 36年)采纳礼部尚书夏言的建议,允许臣民于冬至日祭祀始祖,联宗祭祖遂得以走向合法化,而与此紧密相关的宗祠在各地纷纷建起,有的地方几乎达到“族必有祠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城中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组
粤桂边特委领导的柳州特支 邓冠濂 整理 一九四四年冬,桂林、柳州、南宁、梧州、平乐等地先后被日寇侵占,但广西漓江以东、广东粤汉线以西地区还没有沦陷,也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,只有李新俊的保安部队(李新俊是反蒋的,他是黄埔生。后来他投靠了李、白,和李济深也有关系)。这时,中共广东区委会已成立,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赵东莲 《三江文物——三江侗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》编委会
古遗址 三江在秦以前无历史记载,汉以后才有记载,但秦以前不能说没有人类居住。2009年,三江文物普查工作组配合国家社会科学院、自治区考古队专家考察三江浔江、溶江两江时,在浔江河岸边的下余、斗江两地发现少量的打制石器。根据专家的判断,这些石器制造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,由此推断,三江也许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,时间约在公元前1万年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古代人类在本区域内留下的各种遗迹,大都湮没已久,有的已成为废墟。 基协聚落遗址 基协聚落遗址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程阳村东1.5千米的岑基协山腰,大小约为100米×50米。相传为明代时期的苗族村落,后搬迁到别处后,该地就变荒芜了。1973年,村民在此开山种地时曾发现一些陶瓷碎片。现遗址大多已开辟为种植棉花、茶叶之地,但仍可见一些屋基痕迹及古墓。 相传,苗族人曾在此用银子打成一根银水笕,引水灌田,五谷丰登。清康熙年基协聚落遗址
出版时间:2011年12月
  • 侗族传统村落空间营造

    主讲人:周琳

  • 点亮童书的星空--浅谈中年级...

    主讲人:麦慧

  • 柳州诗词的书写小妙招(上)

    主讲人:覃瑾秘秘

欧顺红 广西

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
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、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、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、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,擅长画梅、竹、鱼等花鸟画。从艺几十年,带着诗人的浪漫、艺术家的高尚、政法工作者的严谨将竹之劲节高风、梅之高洁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作为当代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的关门弟子,汤老先生以“精中有细、尽微至博”给予了欧顺红极高的评价。

罗小芳 广西

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

壮族,文学学士、教育硕士。现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、教授,同时兼职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副会长、柳州市柳宗元文化研究会会长。多年来潜心于柳宗元柳州诗作研究。主要以传统诗学理论为主,同时尝试引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理论开展研究。曾主持和承担省部级课题十余个,担任《“教研咨一体化”实现形式的新探索》等书的副主编,参编《古典文学》等多部部编教材。

刘洪波 广西

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

1970年生,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,教授,高级工艺美术师,中国建筑学会会员,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。长期从事艺术设计和文化遗产研究与教学工作,主持完成3项自治区科研课题和2项市级课题,主持在研广西社科课题《申遗背景下的广西侗族村寨建筑艺术保护与创新研究》,发表论文22篇,出版《侗族风雨桥建筑与文化》等专著,参与《中国工艺美术全集》广西卷《编织与扎制》的编纂工作,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-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编著工作。同时,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开展创新设计,获得各类专利21项,并获得多项全国全区创新设计奖。

麦慧 广西

柳州市中华阅读联盟会副会长...

2015“阅读改变中国”——全国“十大阅读点灯人”,柳州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,中国全脑教育协会、中国关工委特聘专家,自治区“优秀班主任”,柳州市“三八”红旗手,柳州市妇联“163课堂”特聘讲师。柳北区教育局特聘专家讲师,柳州晚报特聘专栏撰稿人。荔枝FM平台签约主播,柳州市图书馆理事会副理事长。柳州文庙特聘为“书香龙城”公益讲堂专家讲师。柳州麦田计划柳州分社少年社公益讲师,广东省“担当者”行动公益组织专家讲师。作为全广西第一位“儿童阅读推广人”,麦老师凭借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读书积累,为儿童阅读推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——她从2010年至今,11年中共开展各类阅读推广讲座近570多场,受益的家长、教师、学生群体约70000多人。

李谦 广西

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...

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、学院螺蛳粉学会副会长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,中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学士、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研究生,英国西伦敦大学访问学者,国家人社部二级创业咨询师、工信部高级电子商务师。具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,曾任职大型国有企业、跨国企业、民营企业高管,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、新媒体传播和跨文化交流。主持区级重点课题两项,参与主编出版教材三本,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成员之一,指导“桂北民艺”和“三江侗茶”项目获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获区级银奖两项, “挑战杯”创新创业大赛获区级金奖一项,指导“电商数据运营”项目获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二等奖。

康日晖 广西

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文化研究...

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,硕士,国家一级评茶师,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。从事茶文化、茶叶加工等领域的研究,参与或主持各类课题十多项,获得专利授权5项,转化发明专利成果1项,参与《柳州茶》、《柳州融水九万山古茶树研究》两部专业著作及教材《茶叶生产与营销》编写。发表柳州茶产业论文10多篇。获得首届全国评茶员技能大赛广西区选拔赛一等奖、全国总决赛优秀奖。

图表一 ? 图表二 ?
2020-10-30/市级
平台导航